马耳他的教育图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当我们审视这个地中海岛国的教育状况时,会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老一代人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年轻一代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种鲜明的对比,如同冰与火之歌,描绘出马耳他教育发展中复杂而动态的画卷。
长期以来,马耳他常被认为是欧盟中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初步数据显示,高达40.8%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高中水平,这一比例与一些南欧国家相似。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不同年龄群体时,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浮出水面。虽然马耳他总人口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在2022年为31.2%,仍略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其年轻群体,特别是25-34岁的人群,在2023年高等教育普及率已高达46.2%,不仅超越了欧盟的平均水平,更提前实现了欧盟2030年的目标。这种代际差异清晰地揭示了马耳他教育体系正在经历快速但不均衡的转型。
历史的印记:老一代教育水平受限的根源
老一代马耳他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其根源在于该国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以及曾经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挑战。马耳他的教育历史悠久,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却相对缓慢。早期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宗教团体手中,且多为富裕家庭服务。虽然在18世纪末期开始建立国家资助的小学教育,但真正的义务教育推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924年的《义务教育法》最初规定入学年龄至12岁,后提高至14岁。直到1970年,马耳他才引入全民中学教育,并在1974年将离校年龄延长至16岁。这意味着,如今55岁以上的人群,其求学时期正处于义务教育体系尚未完善或刚刚起步的阶段,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相对有限。此外,过去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严重制约了教育普及。19世纪的普遍贫困使得许多工薪阶层家庭无力供养孩子上学,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贫困迫使许多孩子放弃学业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直到二战后,随着移民机会的出现,人们对教育的渴望和入学率才逐渐增加。
“语言问题”也对老一代的教育体验产生了影响。历史上,意大利语曾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直到1878年英语才逐渐取代其成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对于许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不熟悉的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马耳他语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系统教学,并自1946年起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科目。数据清晰地印证了这种代际差异。例如,在55-64岁人群中,高达45%的人仅接受过基础教育,而25-34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8.9%。这并非老一代人不愿学习,而是历史的局限性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轨迹。
新时代的曙光:40岁以下人群教育水平的飞跃
与老一代人相比,40岁以下的马耳他人教育状况呈现出显著的进步。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25-34岁人群的普及率已超越欧盟平均水平和目标。这一成就得益于近年来马耳他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女性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这可能反映了马耳他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促进男性在教育领域的参与。此外,外国学生在马耳他高等教育领域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博士阶段。与此同时,马耳他在降低早期辍学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已接近欧盟的目标。这表明,马耳他正在努力确保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完成基础教育。
马耳他在提高年轻人口高等教育普及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5-34岁年龄段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从2013年的31.1%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46.2%,成功超越了欧盟为2030年设定的45%目标。事实上,马耳他早在2017年就已实现了30-34岁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33%的国家目标。这一快速进步表明,推动更多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效。
外国学生在马耳他高等教育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2022-2023学年,外国学生占马耳他高等教育总入学人数的30.8%,比上一学年大幅增长了38%。值得注意的是,在博士课程(ISCED 8)中,外国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达75.8%。尽管25-34岁人群的表现较为强劲,2022年马耳他总人口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仍为31.2%,低于欧盟34.3%的平均水平,进一步突显了此前提到的代际差距。
然而,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保留率有所提升,核心学术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2022年,15岁学生在阅读(36.3%)、数学(32.6%)和科学(30.3%)三门主要学科中成绩不达标的比例,远高于欧盟设定的低于15%的目标。虽然马耳他在PISA科学测试中的平均分(465.58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49.005),但仍有高达45%的学生阅读成绩低于475分,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0%。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学生普遍在口语上表现较强,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较为薄弱。马耳他语测试的平均阅读分数为457,低于英语测试的477。这种现象突显了教育中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高等教育,且辍学率持续下降,但15岁时的基础技能缺失依然普遍,引发了人们对当前教育体制中“允许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升学”的机制的质疑。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马耳他在关键教育指标上的表现,以及与欧盟平均水平和目标的差距,请看下表:
关键教育指标:马耳他与欧盟(2013 年和 2023/2024 年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马耳他在幼儿教育参与率和降低早期辍学率方面表现良好,甚至超越了欧盟的平均水平。然而,在15岁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方面,马耳他与欧盟平均水平及2030年目标仍有显著差距,这凸显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挑战。
高投入与低产出?马耳他教育体系的效率之问
马耳他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可谓不高,但为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引发了关于教育体系内部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深刻思考。有分析指出,马耳他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公共支出相对高效,但在中学阶段则效率较低。高等教育虽然毕业率高,但也伴随着高昂的支出,部分原因在于慷慨的学生生活补助金。
一个重要的结构性问题是马耳他学生的学习时长相对较短,而假期却异常长。高中学生的年学习时长远低于欧盟建议的最低标准,而中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少于大多数欧洲学生。与此同时,马耳他的假期天数位居欧洲前列,这导致正式学习时间存在结构性短缺,很可能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在核心科目方面。
影子教育的普遍性与教育不平等
教学时间的不足和假期的延长似乎助长了私人补习(“影子教育”)的盛行。在马耳他,高达60%的学生参加私人补习,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虽然私人补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但也加剧了教育不平等,因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容易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课外辅导。这可能导致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学业上难以跟上,甚至更早辍学。
私人补习在马耳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暗示着人们对仅仅依靠公立教育体系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信任。这种文化规范隐含地接受了一种双层教育体系,使得教育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家庭的经济能力,从而削弱了普遍、公平公共教育的原则。
结论:在进步与挑战中前行
马耳他的教育状况是一个多层面、动态变化的故事。老一代人受历史条件所限,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能力或意愿。年轻一代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高额的公共教育支出并未完全转化为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果,尤其是在基础技能方面。私人补习的普遍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
马耳他教育的未来,需要在继续扩大教育机会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解决教学时长不足、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私人补习等问题,将是提升马耳他整体教育水平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卓越,让每一代马耳他人都能在优质的教育体系中受益,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马耳他的教育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