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马耳他当地新闻媒体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再次将当地鱼类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推向舆论焦点。报告揭示,在过去五年中,尽管马耳他多次发生因鱼场造成的海水污染事件,但相关企业所受的行政处罚总额仅为 4.5万欧元,而该行业年营业额却高达 2亿欧元。如此悬殊的对比,让公众对监管失效和行业特权提出强烈质疑。
而就在报告发布后不久,马耳他南部沿海城镇 马萨斯卡拉(Marsascala) 再次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海洋黏液”(sea slime)现象。当地居民和游客周末来到海湾时,看到熟悉而令人失望的一幕:沿岸水面漂浮着大片灰白色黏稠物,严重影响了海湾景观和水质。
居民愤怒:这是对社区的侮辱
事件发生在上周日,马萨斯卡拉湾(Marsascala Bay) 和 圣托马斯湾(St Thomas’ Bay) 均受到了影响。当地居民拍下照片并上传到社交媒体,引发舆论热议。
马耳他国民党地方议员 约翰·巴普蒂斯特·卡米莱里(John Baptist Camilleri) 和 埃罗尔·库塔贾尔(Errol Cutajar) 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库塔贾尔直言,海水再次被污染是对马萨斯卡拉居民的“侮辱”,也是对所有希望前来休闲的游客的“打脸”。
卡米莱里则表示,他已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此事,并要求尽快开展清理工作。然而,这样的被动应对并不能打消居民的愤怒。许多民众认为,当局长期纵容鱼类养殖企业,才导致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鱼场长期否认责任 记者调查揭露真相
事实上,“海洋黏液”现象在马耳他并非首次出现。过去多年,鱼类养殖业一直试图淡化甚至否认其责任,声称污染与自身关系不大。
然而,今年夏天,一名退休公务员、同时也是钓鱼爱好者的 马丁·布盖利(Martin Bugelli),决定亲自带《马耳他时报》(Times of Malta)的记者出海调查。他们沿着海面漂浮的“黏液带”一路追踪,最终发现源头正是某鱼场。现场工人试图控制污染物外泄,但显然失败了。
这一曝光让鱼类养殖行业此前的辩解不攻自破。面对舆论压力,马耳他水产养殖生产者联合会(Federation of Maltese Aquaculture Producers) 才不得不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但声明措辞暧昧,缺乏诚意,更像是一种不得已的公关手段。
罚款微不足道 行业游说力量庞大
更令公众震惊的是,相关处罚的轻微程度几乎到了“形同虚设”的地步。
根据 本地新闻媒体的调查,自2019年以来,渔业养殖企业因违规受到的行政罚款总额仅为 4.5万欧元。在过去五年里,监管机构共发现 30起违规行为,平均每次罚款约 1500欧元。
更具体来看,就在今年夏天,当马耳他东部海岸受到严重污染时,相关企业仅被罚款 1.4万欧元。对比行业 每年约2亿欧元的营业额,这些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
专家指出,正是这种“成本极低”的处罚机制,使得企业完全没有改善行为的动力。相反,高额利润让他们有能力维系强大的游说团队,甚至直接渗透到政治领域,以确保监管环境始终对其有利。
政治资金关系引发质疑
调查还发现,行业与政界之间存在资金往来。例如,现任渔业事务议会秘书 艾丽西亚·布热亚·赛义德(Alicia Bugeja Said) 在2022年大选前,曾接受过 阿佐帕迪渔业公司(Azzopardi Fisheries) 的捐款。金额虽仅为 1200欧元,但已占其公开竞选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
巧合的是,正是这家公司被布盖利指认为污染的直接制造者。此事不仅让人怀疑监管为何始终偏袒行业,更引发公众对政治清廉度的担忧。
环境与经济的拉锯战
在马耳他,渔业养殖业一直被视为高利润行业,同时也是国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监管体系的缺陷便被彻底暴露。
长期以来,污染事件不断损害海岸线的自然环境,也影响了马耳他作为旅游胜地的声誉。海水变浑浊、沙滩受污染,不仅令居民愤怒,也让依赖海滨休闲经济的商户蒙受损失。
一些环保人士指出,如果政府继续纵容鱼类养殖企业,那么马耳他的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更严重的破坏,旅游业也将遭受连锁打击。
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一个老问题:当经济利益与公共环境权益发生冲突时,监管机构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
- • 监管缺失:为什么面对屡次污染,相关部门依旧只象征性开罚单?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 • 行业责任:年营收高达2亿欧元的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更高的环保成本?
- • 公众参与:居民和媒体的监督是否足以推动改变?还是需要更高层面的国际压力?
“海洋黏液”事件不仅仅是马耳他的环保新闻,它实际上折射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困境: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如何找到真正可持续的平衡点?
随着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旅游依赖度的加深,马耳他这起看似地方性的争议,或许正提醒着更多国家:当环保成为一个“可被交易”的政治筹码时,受害的终将是全体社会成员。

